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统一全国。
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科举制的创立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后李世民改年号“贞观”,李世民便是唐太宗。
”贞观之治“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进谏200多次。
唐太宗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第三课—《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丝织:蜀锦
陶瓷器: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都城
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遵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文成公主的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学艺术
诗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书画
唐朝书法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日交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出遣唐使。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去天竺取经。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进行了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 控制军队,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 削弱相权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以防止知州的过大,还设置通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使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王安石变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组织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邻域 | 措施 | 内容 | 目的 |
---|---|---|---|
经济 | 募役法 |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
经济 | 方田均税法 |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
经济 | 农田水利法 |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 促进农业发展 |
军事 | 保甲法 |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包丁;包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
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党项族
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元昊称帝,史称西夏。
辽与北宋的和
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澶州城打退辽军。
辽与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
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完成统一。
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在此后,金灭辽及北宋。
南宋
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率统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两宋时期,南方农业超过北方。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
丝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海南岛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瓷业
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商业贸易
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随着人口城市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店铺增加,出现早市和夜市,还有草市(乡镇间的商业区)。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从唐朝中心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的统一
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改国号为大元,定都于大都。
南宋灭亡后,陆秀夫、文天祥开展抗元斗争。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版图的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行省制度
元朝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元朝对地区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对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驶行政管辖。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生活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时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有娱乐兼营商业,叫做“瓦子”。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节日习俗
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文化
宋词
宋代的词人,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元曲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的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巨著,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元代的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
战国时叫“司南”,宋代的“罗盘”。到北宋时期,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海航技术的发展。
火药
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这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航海
元朝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埃利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强化皇权
为了巩固统治,他强化皇权。
在地方,设立“三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归统兵部,皇帝就掌握了军事大权。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后来,明成祖设立了东厂,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科举制的变化
明朝科举的“八股文”,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便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经济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船队最远到达非洲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史前壮举,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戚继光
明王朝派戚继光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这是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澳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获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开工天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涵盖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建筑
长城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北京城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文学艺术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汤显祖是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朝末年,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明王朝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的统治
清朝以北京为都城。
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西藏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挚签。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边疆
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噶尔丹叛乱,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
乾隆时期,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蒙古族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1689年,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罗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疆域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
清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手工业与商业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会。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还有徽商。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三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十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与文化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推行文字狱。
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禁书毁书。
闭关锁国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文学
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
戏剧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明朝昆曲代表作由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清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道光年间,形成了新的剧种“皮黄戏”,被称为“京戏”或“京剧”。